湖南法治报讯(通讯员 徐冰鑫)日前,保靖县长潭河乡综治中心成功化解一起问题交织的邻里纠纷,既依法依规厘清责任,也注重情感疏导与人情关怀,在化解矛盾中传递调解温度,促进邻里和睦。
风波再起,谷仓霉变引争议
2024年,长潭河乡涂乍村村民李某某家树木因极端天气倒伏,压损同村村民梁某某房屋。事后,双方就财产损失达成赔偿协议并已履行完毕。2025年8月,梁某某发现自家谷仓长期进水,导致仓内谷物霉变,认为该问题系此前树木压损房屋所致,遂向李某某提出新的赔偿要求。李某某对两件事之间的因果关系存有异议,但仍愿协商。因协商未果,矛盾有所升级,双方于2025年9月28日共同向长潭河乡综治中心申请调解。

抽丝剥茧,“背对背”聊探症结
乡综治中心的调解员接到申请后,立即开展工作,他的目标很明确:不仅要“灭火”,更要解开双方心里的“疙瘩”。调解员没有急着让双方坐在一起,而是先采用了“背对背”的方式,分别听两人倒苦水、摆事实。他仔细核实了去年那笔赔偿款的来龙去脉,又查看了谷仓进水的现场。这一圈下来,问题的核心浮出水面:梁某某心疼霉变的谷子,要个说法;李某某则觉得这是两码事,不能总让自己“背锅”。不过,好在两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底线:信调解,不信闹。
巧解心结,“面对面”谈除隐患
摸清底细后,调解员邀请双方一起“面对面”协商。引导双方换位思考:“大家都是老邻居,平时抬头不见低头见……”在梳理树木和谷仓的关联时,调解员敏锐地察觉到,除了眼前的赔偿,双方对地界边上的供电线路维护、农作物砍伐权限这些“潜在火药桶”也心存顾虑。为了彻底解决问题,他果断提议:“既然大家都有诚意,不如这次就把相关的事情一并说开,找个最优解决方案,免得以后再生麻烦。”
案结事了,一纸协议平干戈
在调解员情理与法理结合的耐心劝导下,双方的态度逐渐从对立转向合作。最终,他们各退一步,达成了一个最终和解协议:李某某支付1000元作为谷仓进水补偿,此前所有争议就此了结;同时明确了供电线路维护责任归属,并约定了农作物砍伐需事先协商的规则。协议达成后,补偿款当场通过微信支付结清,确保了调解结果的即时履行与最终效力。
案例启示:在纠纷中,调解员并未简单地将前后两起事件混为一谈,而是通过细致调查,明确区分了已解决的历史纠纷与待处理的新问题。对于存在时间跨度和因果关联的复杂纠纷,必须依据证据和事实审慎认定责任,这是公正调解的前提。
责编:李颖
一审:王薇
二审:伏志勇
三审:万朝晖
来源:湖南法治报









